ALISHAN IN OUR MEMORIES
記憶・阿里山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
more info
1/10
back >
記憶・阿里山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
ALISHAN IN OUR MEMORIES
ALISHAN IN OUR MEMORIES
記憶・阿里山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
2021

每一座高山都是一首壯闊而美麗的詩歌,由自然、人文、記憶與情感交錯詠唱而成。 為阿里山這首詩歌揭開序幕的,是20世紀初的現代林業與登山鐵道。百年來,人們寄託種種夢想於山林,2019年,「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獲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對先人集智慧、技術、辛勤、才華造就的成果,表達了敬意。 層疊繚繞的群山,濃霧裡的紅檜與扁柏攀天聳立,鐵道於山脈之間蜿蜒起伏,帶來四面八方的人們,蔥鬱的山林成為詩歌的舞台。林業發展帶動嘉義的興盛,也奠定嘉義與阿里山共生共榮的關係。 本展覽所在地「動力室」,過去是嘉義製材所的心臟,曾經供應全區所需能源。這棟建築與保留下來的部分遺構,是述說阿里山故事不可或缺的一環。 阿里山的百年詩歌,持續繚繞在山林雲海中,沒有消失。《記憶・阿里山》特展,娓娓道來自然、林業、鐵道、聚落與人文交錯的動人故事,以此作為再次認識阿里山、延續山林與城市關係的新起點。讓阿里山這首詩歌,繼續吟唱,迎向下一個百年。

 

Every mountain is a grand and beautiful ode, composed with nature, culture, memory, and emotion. The ode of Alishan began with modern forestry and mountain railway in early 20th Century. Over the past century, people have built their dreams and life in the nature. In 2019, “Alishan forestry and railway” was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It’s a tribute to ancestral wisdom, technology, diligence, and talent. In the misty mountain ranges, cypresses and cedars tower towards the sky. The railway winds and turns on the hills, and brings in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ick forests have inspired poetic languages, and forestry has supported prosperity in Chiayi as the wood capital. It’s a pride to Chiayi,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of mutual prosperity between Chiayi and Alishan. The exhibition is located at Boiler room, the heart of Chiayi Sawmill. It used to provide energy required in the whole area. This building and some legacies are crucial elements in Alishan stories. After a century, the ode of Alishan continues to echo in forests and cloud of sea. The ALISHAN in our memories tells a moving story composed of nature, forestry, railway, community, and culture. It’s a nexus to revisit Alishan, and ext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city, so the ode of Alishan will continue to flow in the next century.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策展顧問|古庭維、陳月霞、黃士娟
策展統籌|archicake
策展人|鍾秉宏
協同策展人|黃貞燕
策展執行|李芷嫻 、陳妍君
空間設計|曾昀
視覺設計|高瑋君
文案構成|陳妍君
設計製作協力|羅兆倫、胡宸允
插畫|趙伯倫、楊昱誠、許韶庭、張岑
平面攝影|吳昭晨
影像製作|吳昭晨、唐張崇偉
標本採集|蔡騰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工作站)
標本製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環境音效|施友筌
互動程式設計|迷克思互動科技有限公司
影片剪輯|劉芸芸、施友筌、張岑
影片口白|金生水都工作室 陳思捷
鐵道模型|創意鐵道模型
嘉義製材所動畫|芬特斯攝影工作室 張文韋
氣味設計|喜洗工作室
展場空間攝影|汪德範
展場活動紀錄|施友筌、余展睿
中英翻譯|錢佳緯
中日翻譯|詹慕如、阿部由里香
前期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黃貞燕、陳妍君、林奎妙、林琪
影像協力|好男孩影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
受訪者|李佳樺、吳孟儒、汪蕎絲、林山本、林祺順、陳清祥、陳月霞、陳建男、賴柏翰
內容審編|古庭維(鐵道情報總編輯)、金恆鑣(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所長)、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張仕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哺乳研究室組長)、張和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植物組蕨類研究室研究助理)、張哲翰(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陳玉峯(台灣生態學者)、陳月霞(生態攝影作家、《阿里山物語》作者)、黃士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展品授權|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37domusic參拾柒度音樂、中華林學會、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方重雄、方智諒、方智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南投林區管理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李明典、吳明翰、林國治藝術文化基金會籌備處、阿里山青年大使協會、柯金源、後藤新平紀念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張新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圖書館、開放博物館、趙守彥、蔡榮順、蔣偉志、臺北市立美術館、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數位島嶼、劉明財、賴春標、賴國華、橿原神宮、護國神社
工程協力|法古金屬有限公司、勁威活動行銷有限公司、席成·溢麗地毯有限公司、華宮工程有限公司、達震興業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天理教嘉義東門教會、呂俊毅(阿里山賓館文創館副主任)、林韻茶園、阿里山青年大使協會、林志庭(阿里山青年大使協會)、高峰大飯店、莊玉明(嘉義市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陳柏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專任助理)、鳴心咖啡、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西門教會、鄭小龍、廖捷鴻、盧信州(竹崎高中社團活動組組長)